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能将抽象政策转化为群众易懂能做的 “家常话”,凝聚共识、激发动能,为乡村振兴等事业提供思想和精神支撑。沿江镇理论宣讲工作以“党建引领+非遗赋能+实践创新”为核心,通过三大亮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形式创新:非遗剪纸与政策宣讲深度融合。依托剪纸艺术馆打造“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系列作品,创新“剪纸课堂讲政策”品牌,开展“剪玉米话丰收”等主题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理论政策入脑入心。在民兴村文化剪纸馆,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教学将党的相关精神以及时下热点融入剪纸创作,创作亚冬会、旅发大会等相关作品,吸引150余人次参与,推动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

机制建设:三维学习与闭环培训体系。构建“中心组领学+案例研学+专题讲学”机制,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典型案例研讨,推动干部从“要我学”向“我要谋”转变。同时,开展公文写作大比武、业务大讲堂等实战化培训2场,覆盖干部30余人次,业务办理效率有所提升,为宣讲队伍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成效转化:理论赋能基层治理与民生发展。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包村干部到所包扶的村屯认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攻坚任务,在鲜食玉米扩种、小微创业园建设中开展政策解读与实践分享,带动集体增收。同时,结合土地托管、防止返贫动态排查等工作,开展“算清土地明白账”“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等专题宣讲,推动黑通村、泡子沿村共185户村民意向签订托管协议,人均节本增收每亩200余元。
沿江镇以非遗文化为载体、以闭环机制为保障、以民生实效为目标,形成“理论学习有深度、政策宣讲有温度、实践转化有效度”的特色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思想共识、注入发展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