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镇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紧扣“在哪讲、如何讲、讲什么”实践命题,以立体化队伍构建、场景化载体创新、实效化服务落地为抓手,匠心打造“守望初心”特色宣讲品牌,精心创制“红色记忆课堂溯本源、广播微宣讲传党声、板凳夜话聚民心”的多维宣讲矩阵,让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奏响“党的声音进万家”的生动乐章。
红色基因铸魂脉初心如磐惠民生

立足望江镇红色文化资源,深挖本土革命历史故事,打造“红色记忆” 宣讲课堂,开发《烽火岁月里的望江》《老党员口述史》等系列精品课程,今年以来开展红色主题宣讲10场,接待镇内外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宣讲队创新“理论+文艺”“宣讲+服务”模式,将政策解读融入快板、情景剧等本土文艺形式,创作《惠农政策到咱家》《乡村振兴谱新篇》等12部文艺作品,在各村巡回演出。同步开展“宣讲+代办”服务,收集解决农田灌溉、农产品代销等民生问题50余件,真正让理论宣讲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以 “轻骑兵”的灵活姿态让党的声音传遍望江镇的田间地头。
喇叭声声传党声每日一听振精神

“各位乡亲们,今天咱们说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里和咱种地息息相关的新政策……”每天早上7点,望江镇各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守望初心”宣讲队精心录制的“政策微播报”穿透晨雾,将党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这支由镇村干部、乡土能人组成的 “广播宣讲团”,紧扣 “理论通俗化、传播日常化”理念,把中央文件“翻译”成方言土语,用“三分钟微宣讲”解读乡村振兴、医保新政等热点内容,累计制作播出《麦田里的惠民经》《大棚种植技术指南》等音频节目180余期,实现“每天一听、政策入心”的常态化传播效果。
板凳围坐话家常理论宣讲入心房

在望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守望初心”宣讲队的老党员摇着蒲扇,指着展板为村民讲解医保电子凭证申领流程。夜色渐浓时,“板凳课堂”化作热闹的“理论集市”,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喝着清茶、听着乡音,看宣讲员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的论述,转化成“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慢性病用药降价”等生活实例。这种接地气的宣讲形式已累计开展30余场,收集到养老服务、村道亮化等群众诉求13条,现场解决10件,让理论宣讲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理以明心,论以启智,宣以聚力,讲以促行。下一步,望江镇将依托多元特色宣讲为笔,书写理论扎根基层、引领发展的绚丽篇章,持续推动群众在聆听中感悟时代脉搏,在践行中迈向幸福未来。 |